找到相关内容13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1)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 原著藏文 法尊法师 译汉文目 录密宗法义精要序一、 人身难得 1、 思维本体 2、...、 正发菩提心 3、 发愿行持密宗法义精要序 观现在许多有心学密宗的人,常苦于法海浩瀚。虽然也曾听闻修学,但不知抉择实践的重点与次第之法要,无从正确入手。因此,没有办法生起真实的相应功德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945974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法义之体会

    《坛经》法义之体会  萧春溥 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册  (原刊《叠翠学报》,第1期,1962.3)  大乘文化基金会出版  1980年10月初版  页277~292  --------------...280页  会,看看其涵蕴的法义,为何南能取录,北秀落选?  兹先抄列二偈于下,以资对照:  北秀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;  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  南能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  本来无一...

    萧春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863976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序(1)

    密宗法义精要序 根桑泽程仁波车(佛爷)所著  观现在许多有心学密宗的人,常苦于法海浩瀚。虽然也曾听闻修学,但不知抉择实践的重点与次第之法要,无从正确入手。因此,没有办法生起真实的相应功德。   修学...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(佛爷)所著“密宗法义精要”这本书的内容,从“人身难得、念死无常、观六道痛苦,乃至依止善知识,皈依上师、三宝与发菩提心。”等都有详细说明,真是一本稀有难得的法宝,可以说是初学佛法的导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049286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2)

    六、依止善知识 不依师而成就者,经论无此开示。凡夫之见,自想由十地五道而成佛者,亦为不可能之事。以世间一切艺术,均有师承,而谓涅磐大道,无师自能成办,岂有是处耶?吾人久在迷中,谓若生盲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445975.html
  • 问:法布施与盗法的区别

    所谓的盗法,类似现代的侵害著作权,但所剽窃的是三乘菩提证悟的内容,及其它重要的修证方法和知见,企图使自己或第三人,借着所剽窃的法义,得到不正当的利益。 一般所谓的盗法,至少有三种态样: 一、以不正当的方法,包括窃听、窃录,以及其它违反说法人规定的方法,取得或纪录说法的内容; 二、取得或纪录的方法虽属正当,但故意隐匿重要法义的原作者或来源,而以自己或其它团体成员的名义说法; 三、故意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5277410.html
  • 南天寺依来法师授课结法缘

      据人间社报道:4月8日南天讲堂的南天书苑带给学员的期待,即是由澳纽总住持依来法师人间佛教的理念的课程,共60余人聆听法义。   依来法师先把佛教的南北传、大小乘之别做说明,再谈大师宣扬人间佛教的特质即:佛法的功能在于不能背离生活、创造家庭社会的净土、散播慈悲欢喜快乐的种子、现实重于言谈、以佛陀开示教化,做为改善人生的准则,及佛法是生活的依据,使人活得更有意义与价值。   住持依来法师引导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授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0911578788.html
  • 问:如何以一个居士的身份正确用功?

    首先,应怀着恭敬心与惭愧心,听闻僧宝所宣讲的正法,慎思明辨所闻之法义,随缘观欲,对照法义查找自己言语行为的不足,惭愧忏悔,精进止恶。随缘亲近三宝(非只书信或网络上的问答之类)、结交具足正见正行的道友。 在心态上,要培养厌离心及大悲心、不贪急功、不迷神异或外表法相、不盲从个人的名望及信众的多寡,对三宝要具足虔敬之心、应注重戒律的分际,同时亦不应神化或偶像化所亲近的法师,此外更不可稍有所学即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8541285214.html
  • 浅谈三摩钵提

    一切佛法,故为陀罗尼;密咒于心中念念相续(即“不失寂念”)的同时,思维密咒之法义(如阿字所示之“诸法本无生”义),就是不失静慧。“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”——如是修持就是单修三摩钵提。若行人于此方便信心...故为陀罗尼;密咒于心中念念相续(即‘不失寂念’)的同时,思维密咒之法义(如阿字所示之诸法本无生义),就是不失静慧。”——我现在的做法是:密咒一提起来,心就系咒上,心念耳闻。同时保持警觉,念头一出现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345418.html
  • 在嗔恨中死去 老比丘转生为毒蛇

      有些道友在辩论、讨论的过程中,也不应该互相生嗔恨心,不然,若在那种心态中死去,果报是相当可怕的。《极乐愿文大疏》中说:以前在佛陀时代,有两位比丘为了佛法的法义而展开辩论,最后双方恶语相讥,...过程中也经常说些不太愉快、不牵涉法义的话语,这是非常不合理的。辩论有辩论的一种技巧,没有必要说些乱七八糟的语言来刺伤别人,这是一种愚者的相,而且果报也非常可怕。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授

    |嗔恨|忍辱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2351499565.html
  • 自依止,法依止

    自依止,法依止  /张慈田  “自依止,法依止”的教示是佛陀重要的法身慧命之一。“自依止”是完全依赖自己靠自己充份消化、拣择听闻法义及实践法义,不倚赖别人告诉你“应该”或“必须”怎么做;“法依止”是依宇宙普遍的真理,如无常、苦、无我等,来当作闻思修的素材。  自依止旨在杜绝盲目依靠天神、祖师、权威、传统、习俗,让自己从混乱、迷惑中解脱出来。法依止则避免掉入依人、依不明确的语言、依成见、依世俗知见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151729.html